欢迎访问加拿大投资项目网!
用户名: 密码:
注册会员 ENGLISH  收藏本站  设为首页  
 
首  页 关于我们 投资新闻 项目社区 资金信息 会展论坛 商务考察 项目服务 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
 加拿大投资项目网首页!
 商业成功故事
· 成功的孵化产业-----Edropby
· 金融危机带来商机,破洞里扑出个百万富翁
· 当代商业成功名人故事
· 一位加拿大最有活力的商业成功女性
· 商业奇才的成功故事与立志启示
· 加拿大“第九”花店经营策略
· 贝祥:从加拿大驻华大使成功蜕变到商人
· Tim Hortons 成功背后的恩恩
· 一个上海移民的致富之路:从住地下室到大
· 索尼加拿大公司成功故事
 外汇汇率
兑换数量:
 
航班时刻表
多伦多空港即时航班时刻表
          到达           起飞
 创业投资宝典
· 如何掌握加盟创业投资宝典?
· 创业投资如何才能收获利益?
· 如何稳赚不赔?是每一位投资者都在思考的
· 华人盼加拿大放宽投资移民政策
· IBM在加拿大投资9000万美元组建智
· 加拿大新移民要遵守法律法规资宝典创业投
· 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哪些?
· 对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有何规定?
· 加拿大关于企业税收的规定是什么?
· 加拿大对外国投资有何优惠?
 商业成功故事 
一个上海移民的致富之路:从住地下室到大富翁

买公寓楼出租使Peter的财富增长很快。

  从地平线慢慢往上爬

  多年前,听说《北京人在纽约》是讲移民故事的,Peter就想,主人公肯定吃了很多苦。看了连续剧,Peter说,移民哪里有那么好,还有亲戚接,日子过得那么容易。Peter的移民生涯尝尽了酸甜苦辣,幸运的是他早已脱离了苦海,跻身于富人阶层。这个过程,被他称为“从地平线慢慢地往上爬”。

  不管成功是否可以复制,大家都喜欢听成功的故事。知道他从同时打三份工的社会最底层,成为拥有几座公寓楼、身价千万的富人,不少人想写Peter的故事,他都婉言谢绝了,他不想出名,也不想上正面照片。像很多已经成为富人的人们,低调让人舒适和安全。但考虑到自己的经验可以让移民少走弯路,希望对不甘于清贫生活,并追求财富有上进心的新移民有所启发,他首次向《加拿大都市报》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。

  批萨店比中餐馆利润高

  记者去他位于温西的家中采访过,也与他多次在电话中长谈,如果不是他告知,很难发现他有听力障碍。他在助听器的帮助下,从微弱的声音中倾听,从别人的口型中判断,才可以与人们交流。可想而知,他当初在无亲无故没钱的情况下,刚来加拿大会遇到多少困难。

  Peter来自上海,在国内是搞机械设计的,1988年来到温哥华留学。

  坐在Peter位于温哥华西区独立屋的客厅里,他向记者回忆起20多年的移民生涯,充满感慨。从只带来130元生活费的穷留学生,到拥有几座公寓楼宇出租的千万富翁,他心中充满感恩。

  留学时住地下室,发烧了都不舍得买药。开餐馆时,夫妻俩都在店里忙,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店里。出租物业也不是风平浪静,与租客官司的文件就有厚厚的一大摞。

Peter开批萨店后,开始走上致富之路。

  Peter从上海来加拿大时是1988年,办的是留学。当时他在国内有几万元人民币用来交学费已经很不错了,来加拿大时身上只带了130元美金。到了机场他不知道去哪儿,就在机场坐着。一位印度裔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一直坐着,问他去哪儿,他说不知道。印裔司机就带他上车转转。走到唐人街,他看到有中文招牌,就要求下车,给了司机20美元。

  住唐人街没暖气的仓库

  到了唐人街,他还是不知道去哪儿,就提着两个箱子转来转去。一对从越南移民来加拿大的华裔夫妻看到他很茫然的样子,就问他要到哪儿去,他还是不知道。夫妻俩就把他带到家,到了晚上,就请他睡在家里。

  Peter觉得很奇怪,如果在国内,一般人是不敢让陌生人住家里的,会担心对方是小偷。但这对夫妻却对他毫无戒心。

  第二天是星期日,早晨夫妻俩要去教会,想带Peter去,Peter说广东话听不懂,夫妻俩就把家里的自行车借给他让他四处转转。就这样他在温哥华落下脚来。现在,已成为基督徒的Peter谈起这对基督徒夫妇,认为这是神为他预备的,心里充满感恩。在不知不觉间,他心中已埋下了福音的种子,很多年以后才慢慢发芽。

  后来他在唐人街租了栋仓库住,没暖气,是跟一个北京人合租的。冬天,水管冻爆了,晚上回来,地上全是水。他感冒了,咳嗽睡不着。跟房东说要搬走,因为没提前一个月通知,房东想不还押金。Peter就求房东:“这点钱是穷人的命啊,你可怜可怜我吧,我再住下去会死掉的。”房东良心发现,还是把押金退给他了。

  他在一家中餐馆找到洗碗的工作,不会广东话,呆头呆脑,天天被老板娘骂。那是温哥华有名的一个老板娘,很多留学生都在她餐馆打过工。她脾气不好,生气时说:“我这儿不是留学生的避难所!”很多留学生在餐馆做三四天就跑了。Peter说:“我没跑掉。就上海人受得了冤屈,吃苦忍受。跟他一起打工的一位北京人,跟老板娘叫板:‘你骂一句我扔一个东西。’结果是,老板娘不骂他了,他也不不用扔东西了,北京人被解雇了。”Peter说:“我也有骨气,但要看场合,这不是我的地头。” 打三份工赚第一桶金

  Peter说,刚来加拿大时,走投无路,没亲戚朋友,也没《加拿大都市报》,碰到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,也不知道别的移民是怎么做的。凭着坚强和肯吃苦,他一步步地咬着牙往前走。他留学读的是会计,晚上送批萨。因为耳聋,英语口语听力很难提高,课堂上听得并不好,但成绩都是A,全靠看书自学。

  因为耳聋,找会计工作没人要,即使政府给用工单位补贴,人家还是不要。本来还有一条路,就是申请残疾福利,他放弃了。他说:“我有手有脚,不靠福利吃饭。”找专业对口工作的路堵死了,他就想,出路只有自己创业了。但因为没本钱,他就同时打两份全职累脖工,有PartTime工作时,就同时打三份工。

  晚上上6点到凌晨3点,他全职洗碗,3点半睡觉;6点15分起床,坐公车到另一个地方,8点半上班,将皮衣的边角料划出来,这份工很累,拿记件工资,做到下午4点半。一起做的有大陆来的三个留学生,老板只留下他一个,因为他做得又好又快;下班马上赶着上另一个班。寄照片回家,又瘦又憔悴,妈妈看到了就哭。

  他太拼命了,两次引来了救护车,算是惹出了心酸的笑话。

  “当时我最大的愿望,就是眼睛睁得开,精神饱满地做工。我整天头晕晕的。”Peter说,有一天,他下午4点半下班,赶着去6点钟的工作,头很疼,就闭眼坐在公车上。旁边的一位西人,问他:“你好吗?”他说:“我头疼。”司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,没到站,就让所有人下车,救护车在等着了。救护人员上公车为他检查。Peter跟医生说:“我没事,只是睡眠不够。”

  另一次去见工,为了赶时间勐跑,那家公司的玻璃门干净,他以为开着呢,就撞到门上了。把门撞碎了,玻璃扎身上出血了。有人打911,结果火警、救护车都来了,给他清理检查,要带他去医院。他很紧张,当时没有医疗保险。他就坚决不去,说自己没问题。用左右两块石头往前跳

  因为做过送批萨的工作,熟悉批萨店的运作,Peter创业选择开批萨店。他经过几年的考察,他说,最容易赚钱的是吃。吃、住、穿,是人人离不开的。开餐馆很苦,是没钱时的方法,当时最重要是生存。他当时也没想到日后会有钱投资跟住有关的房地产项目。

  他考虑过,穿没吃重要,所以他选择开餐馆;批萨主要消耗蔬菜水果、肉的消耗不大,中餐的食材要海鲜、肉类,成本太高。他把这笔帐算清楚后,确定自己要开批萨店。

  为什么可以开得成餐馆?这跟他买了自住的房子有关。他虽然干活辛苦,但买车买房都比一起留学的那些人早。在别人没车的时候,他就买了一部Acura,大红色的,他说:“不是为了出风头。”

  1994年,他买第一个房子就直接买了独立屋。他说,当时房子很便宜,才20多万,首付不需要很多,但多家银行都拒绝给他贷款。最后在一家贷款机构,Peter跟贷款负责人说:“你看我收入低,但这是是两份工打来的,我是吃得了苦的,不会失业的。”这家贷款机构给他贷了款。

  有房子后,Peter又想买生意。一般商业贷款都谈不下来。无意中了解到,一家银行有一个新政策,把房贷从其他银行转过来,还掉的那部分资产可以用做贷款,做LineOfCredit,还评估房子,升值部分也可以贷款。当时其他银行没有这个政策。资金盘活了,他从房子中再贷款(Refinance)出8万元,买了个批萨店,开始了创业生涯。

  Peter说,让生意和自住房产不断增长是有窍门的,他归纳为利用左边和右边的石头往前跳。左跳自住,右跳投资。用信用贷款把蛋糕做大。有人担心压力大。

  他说,事实是,省吃俭用攒10万是很难的。有人用房地产投资,升值后卖掉,买更大的。但这样要交增值税、经纪费,成本很高。如果不卖掉,用这个物业跟银行借LineOfCredit,能把升值的额度拿出来,又省了成本。生意和自住房产互相借力,就可以借用左边右边的石头,往前跳。当然不是跳直线,跳不好也会掉到水里。实际操作起来,还是要靠悟性。生意有规模才能赚钱

  他的批萨店1995年开业,从此生活上了正轨。开第一家店,他没有先买一家小的试试,而是直接买了有点规模的点,光首付就要8万。他说,当时市面上可以买的批萨店,有2万、5万、8万、10万的选择,很多人为了保守,会选择2到3万的店,做小生意,相当于打工。但他说:“我想做成功,希望与打工不一样。”他说,有规模的生意才可以赚到钱,所以他选择了8万元的批萨店。

  第一次做生意,经济上压力大,但还算顺利。他知道做生意是有风险,但即使失败也有好处,可以学教训,不是失败了失去信心。超过10万的批萨店,赚钱多,但一般不愿拿出来卖。小的批萨店,只能赚到相当于最低工资的钱,发不了财。他说,做生意的目的与打工不一样,所以要买有规模的店。但他也强调:“我的经验不是绝对的,有些人保守,不想要太大压力,他们适合买小一些的店。”

  一位上海老乡,买了个两三万元的小餐馆,生意不好,有时到Peter的餐馆打工。他受了Peter“规模理论”的启发,就把小餐馆卖掉了。后来买了个大一些的店,规模够了,就做起来了。

  他说,做任何生意,规模都很重要,有一个无形的分界线,这个规模以下,赚不到钱,超出这个规模,就赚到了。比如当时2到3万元买的餐馆,一天只能有200到300元的营业额,扣除各种开销、水电铺租人工,就没了。如果规模大一点,收入就提高了。

  当时Peter认识几个餐馆老板,大家讨论钱怎么用,应该用怎样的盈利模式。每个人的路子不一样。有人做一个卖一个,但他觉得这种增长没有地产快,做餐馆几年可能是赚钱的,但卖掉却不一定赚,也可能原价卖出,没有增值,所以他不走这条路。

  Peter自己不断摸索发展之道,也愿意与别人分享。一个开便利店的朋友,听了Peter的经验,学进去了,在温西买了一个城市屋。用房子的LineOfCredit买了大的生意,提供牙医用的材料,生意稳定,就不用那么辛苦,管理就可以了。

  Peter说,有钱有能力的人,要尽快做大。做小生意要有吃苦精神,但一段时间后,要跳出去做大。当然,也有人永远不想或不能跳出去。

上一篇:Tim Hortons 成功背后的恩恩怨    下一篇:索尼加拿大公司成功故事
 合作伙伴
欧美同学会 | 名人名商杂志 | 加拿大驻华使馆  | 加拿大魁北克移民局  | 加拿大移民局 | 加拿大就业协助 | 安大略省新移民安顿 | BC省新移民安顿 | 安大略省教育局 | BC省教育信息网 | 阿尔伯塔政府网 | 蒙特利尔银行 | 加拿大家园 | 汇丰银行 | 加拿大投融资网 | 香港投资推广署 | 乐石资本有限公司 | 四季拍卖行 |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| 地产周刊 | 香港经济师学会 | 美中企业家联谊会 | Elegant金融公司 | 豪艺博雅企业经营策划有限公司 | 普道咨询有限公司 |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|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| 多伦多演艺学院 | 中大博爱职业培训学校 |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| 安省旺市华商会 | Extell 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| Me To We |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|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 | BC省投促局
 友情链接
萨省移民局 | 加拿大移民顾问协会 | 加拿大专业移民顾问协会 | 卡灵顿市网 |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| 徐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| 加拿大旅游局官方网站 | 徐州市商务局 |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 | 加拿大魁北克移民局 | 加拿大移民局 | 安大略教育局 | 多伦多证交所集团 |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 | 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 | 万锦市网站 |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 | 宾顿市网 | 加拿大驻香港总领事馆 | 旺市网 | 加拿大贸易代表处 | 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 | 安省投资网 | 嘉华时报 | 安大略省移民厅 | 曼尼托巴省移民厅 | 爱德华王子岛移民厅
广告服务 | 招贤纳什 | 合作专区 | 法律声明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会员服务

版权所有©加拿大权威及项目中文门户网站